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
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
《 十坪內都是空檔 》 2015年度企劃-讀影會X實驗展
[ 讀 影 會 ]
小說翻拍成電影。讀書也讀電影,讀影會當天播放電影,映後由主講人帶大家導入文字與影像的世界。
活動時間:下午6:30~9:30,含電影播放及講者座談
講座費用:一百五十元,附贈茶飲。相關書籍建議提前閱讀
參加辦法:採報名入場,於活動六天前截止。五人以上舉辦
報名方式:(03)3350-368 或 a3807068@yahoo.com.tw
活動日期 (講者與片單):
1月30日 / 下午6:30
講者:銀色快手 (荒野夢二書店主人/文學評論家/日文譯)
自述:從三歲開始,就跟著老爸去中山堂看免費的勞工電影院,小學三年級擁有第一台錄放影機之後,沒事就去租片打發時間,國中參加的第一個社團是電影社,高中最難忘的記憶是每個月學校的慶生會,那天晚上會連續在禮堂播放兩部電影,長大後最喜歡跟女生約會看電影,曾經在奇摩拍賣販售藝術電影和非主流電影 DVD,在社區大學主持過電影與文學的課程,對電影的迷戀永無止境,希望未來有機會拍電影。
播映:《嚴密監視的列車》 Ostre sledovane vlaky (捷克/伊利.曼佐/1966/93min/B&W)
簡介:二戰期間,德國納粹將戰火燃至捷克境內,一時間硝煙四起。然而,在捷克某個鄉村火車站內,卻生活著一群事不關己、整天插科打諢的樂天派......
捷克新浪潮名作,以怪異的黑色幽默刻劃戰時小人物眾相。
*書名:<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> 作者:赫拉巴爾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月27日 / 下午6:30
講者:黃祖德 (敦煌書局中大書坊店長)
自述:下午上院線看《美味不設限》,與夜裡電視撥放的《深夜食堂》片頭與配樂之間,決定《廚房》。幻奇地想,上台北念大學是為了看電影。從內壢VHS出租店附設MTV到台北太陽系,從真善美到長春戲院到大世紀戲院到威秀、金馬國際影展到現在桃園影展,套句遊戲『世界越冷,心則熱』。而生活把工作興味,期間細細聯繫文本與影像,穿過自己的人生世界。
播映:《廚房的秘密》 キッチン (日本/森田芳光/1989/106min/Color)
簡介:改編自吉本芭娜娜小說《廚房》,由日本新浪潮健將森田芳光執導。奇異少女「我」在祖母去世後,被田邊雄一和他的「母親」收留,把「我」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「我」在愛中得到新的寄託,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,但是某天這母親卻遭愛慕者殺害......
*書名:<廚房> 作者:吉本芭娜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5月29日 / 下午6:30
講者:Peace (輔大哲學系)
自述:小時候爸常帶我跟哥看片,我總是很亢奮,電影院的巨大銀幕與黑暗,將身心都還很小的我蝕入90分鐘的新世界。有次在統領連看兩部,《賭神2》與《玩具總動員》,那時在讀大班。看完爸帶我們到麥當勞吃兒童餐,玩附贈的玩具總動員玩具。小一時我們在中壢一家現已不存在的戲院,看了已成爛片傳奇的《蝙蝠俠4:急凍人》。那部讓小一的我high翻了。那天也吃了肯德基兒童餐,玩附贈的蝙蝠俠玩具。大學加入電影社,總是不時想起上述兩段回憶。
播映:《裸體午餐》 Naked Lunch (加拿大/大衛.柯能堡/1991/115min/Color)
簡介:描述一個毒癮者漫遊紐約等城市的令人膽寒的故事,批判了美國社會的荒誕和墮落。
以「身體恐怖」風格著稱的導演大衛柯能堡,亦對《裸體午餐》這部經典小說作了個人化改造。片中充滿各種古怪的形象:例如打字機成了會講話的蟲子,鍵盤從這蟲子的臉裡長出,紙張從其頭頂撲撲噴出......
*書名:<裸體午餐> 作者:威廉.布洛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7月31日 / 下午6:30
講者:柯欣妤 (政大日文研究所)
自述:小時候媽媽的朋友偶爾會借好看DVD給我們看,像是《偶然與巧合》那種調調的歐洲片。順帶一提,從小以這種偶爾的頻率看酷片的我,卻幾乎沒看過港片,前幾天才在一個大人不在家的深夜,在電視上看了傳說中的《慈禧秘密生活》。大學加入輔大電影社,在忙碌的社務與常態的看片間,正式讓電影成為重要。
播映:《日月無光》 Sans soleil (法國/克里斯.馬蓋/1983/100min/Color)
簡介:法國紀錄片之神克里斯.馬蓋的日本觀察,創新的手法讓這部紀錄片既真實又魔幻。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傳統辯證將在《日月無光》裡暫時休戰,因為《日月無光》會讓兩者想起,原來它們,都是「電影」:
女人緩緩朗讀著一名日本男人的來信,優雅平靜徐緩無波的聲調,娓娓訴說起一段冰島的記憶,一場穿越日本、非洲、核爆與未來的世界種族歷史,也開展了一段模糊了你我人稱、時空宇宙的謎樣記憶之旅。
*書名:<月的另一面:一位人類學家的日本觀察> 作者:克勞德.李維-史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9月25日 / 下午6:30
講者:徐嘉君 (文字工作者)
自述:不把戲院當成唯一看電影的場所是在大學時期,那時盜版猖獗,室友總能從某處下載又新又好的影片,對時間多口袋空的大學生來說,是太好的消遣,不知多少個百無聊賴的下午,都在刀光劍影中打發。逐漸院線電影已不能滿足我,總在租屋處打轉找出租中心、挖老闆推介的老好片,一人躲在小套房,不見天日。後來百事達、亞藝一家家地倒,好像這世界再不需要一個人看電影了。我繼續在住屋處尋找租片商店,只是現在儲值的金額,要過很久才看得完了。
播映:《痴人之愛》 痴人の愛 (日本/增村保造/1967/93min/Color)
簡介:改編自耽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同名小說,由日本新浪潮健將增村保造執導。「正人君子」河合讓治,領養貌似外國人的誘人少女Naomi,計畫將她養成美麗妻子,幫Naomi洗澡與給她當馬騎是他最大的樂趣。他迷戀少女豐盈的體態、吹氣如蘭的唇、圓潤的雙肩,以及,使他瘋狂的白皙雙足!
*書名:<痴人之愛> 作者:谷崎潤一郎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1月27日 / 下午6:30
講者:陳夏民 (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)
自述:我永遠記得在大同戲院看過《大蛇王》,在金金戲院看過《笑俠楚留香》,在遠東戲院看過《桃太郎》,在中央戲院看過《驚聲尖叫》,在永和戲院看過《真愛》,在東方戲院看過《割喉島》……。至於那些忘記看過什麼電影(如今也不見了)的戲院,我記得裡頭的潮濕空氣,還有光線映射時擋在中間的灰塵顆粒,這些都是我用身體記得的,關於電影的回憶。
播映:《錫鼓》 Die Blechtrommel (德國/沃克.雪朗多夫/1979/142min/Color)
簡介:改編自德國小說家葛拉斯同名小說,「但澤三部曲」之第一部,一部充滿黑色魔幻氣味的「成長故事」。Oscar在三歲生日當天得到了一個錫鼓,卻在無意間撞破母親與表舅的姦情,他決定從此不再長大,永遠維持著97公分的高度......
*書名:<鐵皮鼓> 作者:格拉斯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[ 實 驗 展 ]
實驗的、破壞的、張揚的、隱私的,總之,它不會是放在那裡的東西而已,實驗性發表,呈現更有趣的展覽結構。
觀展時間:檔期為期六周,下午1:00~9:00,週二公休
觀展須知:維持展場品質,假日需低消入場。
檔期日期:
3/4 ~ 4/13 「看 見。你 和 我」Look at you and me
簡芝舷-攝影展 (國立台北教育大學,藝術與造形設計研究所)
展介:
攝影成為日常生活的在場者,不再僅是目擊歷史場景,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眼睛。我透過鏡頭,成為捕捉與被捕捉的主體,如同在夜晚搭車看著漆黑的風景,窗外呈現出自己的影像,而我觀看著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5/6 ~ 6/15 「殘響」Reverberation
李世文-壓克力 (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)
展介:
「即聲源停止發聲後,由於慣性和反射等原因,聲音沒有立即停止,而是呈緩慢衰減的現象,即聲音經過多次反射產生的現象。」
生活在於感受。在人之於人、自我之於生活這道非線性的進程裡,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向外擴散自己的存在,這類擴張與接觸的過程稱為生活。然而,持續審視「存在」的過程中,每個當下在進入記憶、歷史之後,便化為故事,供時間篩練。它或許可以言說,抑或難以訴諸情狀,有如在你耳邊呢喃,它是屬於你的口白,是漣漪,或殘響,微弱而未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7/8 ~ 8/17「玄」xuan
鄭百勝 攝影 (桃園市人 / 南華大學美術系 / 鄭能火攝影工作室 )
展介:影像發達的時代,不如從前攝影只是少數人工作興趣,尤其影像數位化使照片更完美更生動,讓視覺更能產生共鳴,但如此的照片對於真實性的探討又有很大的爭議性,對於影像的價值觀往往見仁見智,借由此次的展覽深入您內心對於影像的價值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9/2 ~ 10/12 「真正的假象Ⅱ-影像、事件與幻見(一則梅杜莎的寓言)」The Real Illusions Ⅱ-Images Events and Illusions------- A fable of Medusa
廖柏森 拼貼 (台藝大美術研究所)
展介:
有時候,當我們把目光固定在岩石的某一定點時,一個人頭或是一隻動物的身體變會浮現出來--------------------Walter Benjamin
「照片」做為一項證明一直是影像文化中被討論的焦點。不過,在不同的媒體上,我們似乎對這樣的爭議有著不同的程度解讀。譬如說,相較於新聞媒體的影像內容,我們對所謂的「真實」、「客觀」有著比較嚴格標準,然而是這樣嗎? 做為「證據」本身的影像,其實與泡麵上美化的影像(不論是否被偽造過??)相差不遠,同樣是為了「說明」而存在,服務於對事物的理解。所以,它提供了什麼服務,還不如說它-影像服務了谁? 就像一面魔鏡,一個忠誠的僕人。影像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裡,權力的最佳代言人。事件則蛻變成眾人的集體幻見。或許,試著揭露這層關係,並不是用力的把鏡子中出現的汙點擦掉,而是製造更的汙點,處處提醒我們,其實真實生活並不如此完美無暇,就好比權力者應許的承諾那樣也是遙不可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0/14~11/23 「極簡的想像」Minimalism Imagination
李淮宥 攝影 (溫哥華現代藝術學院 )
展介:
當世界迅速的發展與開拓下,隨著科技快速的進步,這世代的我們活在ㄧ個匆忙及複雜的環境,在錯綜的版圖下尋找平靜的視覺想像空間,將是極簡攝影美學要帶給您那失去的視覺感觀,重新定義屬於我們的台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1/25 ~ 2016- 01/4 「魚/愚 人世代」FISH on Land
劉嘉俊 插畫 (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)
展介:
我們是人,卻像活在陸地上的魚。
很多人活在時尚卻像奄奄一息的魚。想要成為警世的一部分,喚醒人在世上的靈魂。我們是人,不是魚。
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
< 那些,留下了的。> 吳景萍-插畫個展
檔期:2015.01.07-02.16
茶會:2015.01.15 晚上七點 (採報名入場)
展場:只是光影
展介:
因為捨不得丟掉,
全都被我留了下來。
堆積起思念的、
佔據了心房的、
那些疊了又疊、
藏了又藏的,
因為捨不得丟掉,
我留下了這些故事。
一個駝背少年的故事、
一個盤旋的流浪者、
一些能夠慢慢舔舐的甜美、
一點討好歡心的虛偽
和一個住在心裡的小丑,
全都被我留了下來。
這些裁剪後的瑣碎啊,
就像是生命記憶中的片段,
一葉葉、一片片完整了我,
我捨不得丟掉,
把他們和它們全都留了下來。
因為捨不得丟掉,
全都被我留了下來。
堆積起思念的、
佔據了心房的、
那些疊了又疊、
藏了又藏的,
因為捨不得丟掉,
我留下了這些故事。
一個駝背少年的故事、
一個盤旋的流浪者、
一些能夠慢慢舔舐的甜美、
一點討好歡心的虛偽
和一個住在心裡的小丑,
全都被我留了下來。
這些裁剪後的瑣碎啊,
就像是生命記憶中的片段,
一葉葉、一片片完整了我,
我捨不得丟掉,
把他們和它們全都留了下來。
2015【男人的浪漫】一月主題電影
選片/Peace、柯柯
選片人之一柯柯說她看不懂北野武,看到我們這群男生每次
經柯柯這麼提點,我驚覺我喜歡北野武的原因好像真是如此
「這樣值得嗎?」然而男人的浪漫的精髓甚至就在於付出與
這次不放北野武,因為上個月不小心放過了;這次選的兩部
1/9(五) 19:30 齋藤光正《戰國自衛隊》
1/16(五) 19:30 洪尚秀《你們說的那個女孩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/30(五) 18:30 《嚴密監視的列車》 Ostre sledovane vlaky
※ 加映場:「2015讀影會」特別企劃,小說翻拍電影。
播映:《嚴密監視的列車》 Ostre sledovane vlaky
書名:<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>,作者:赫拉巴爾
講者:銀色快手 (荒野夢二書店主人/文學評論家/日文譯者)
流程:先播映電影,映後由講者導讀一小時。
辦法:採報名制,臉書私訊。五人以上舉辦。
講座費用:150元/人,附茶水。
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
第三十五句話
我一想要有鮮活的感覺而纖活的感覺就出現了。我只能說它
嚇了一跳是在之後才產生的。嚇了一跳竟然又把我帶回那個
如今我們熱鬧的過著現在已經不確定當時一起度過的時間到
誰都不說明誰都不證實所以就永遠消失了還其實是更加濃郁
------選自<大魚大肉>詩集
<收集詩>
我們在盒內多放了幾句詩。
[ 換句話說,我們注重自己的胃,勝過我們的腦筋 ]⋯⋯
[ 譬如花也要不停的傳遞下去 ]
[ 乃夜夜往動物園中,到長頸鹿欄下,去守候]
[ 就像不知不覺間公共電話已經從街上消失一樣 ]
[ 我希望小康永遠不要變成演技派演員 ]
如果你心中有詩,需要被別人知道,可以刻成一句不會斷的
詳細內容請連結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最近差點就將只是光影給關了。
龐大的制約,捆綁了我們的手腳,以致於想以消滅自身方式
當有勝負之勢,及報復心態,我們將落入俗套的糾結中,所
在社會制度的教養下,無賴成為一種隱性的能量,調息我正
明天有個無賴講座,分享給大家。
高牆上的位置。
過去聽說,有些人不加入勞健保,生病也不就醫,願意自然
國家保護人民,擬定法律與秩序,希望理想社會高枕無憂。⋯⋯
站在權利民主的這方,覺得合情合理,一切依法行事,銳利
這個位置坐上去,鎂光燈灑下柔和立體的臉龐,座椅柔軟流
約定俗成的社會,就如一台巨型的國家機器,設計好的座位
越是明確的律法制裁,越是與人性背道而馳。
當大眾越是寵信法治社會之必要,只是光影就會一直存在。
一個無賴、不合時宜、無法歸類的場域,架空於二樓,保留
對了。
只是光影不上座,支持雞蛋這邊。
-------- 獻給一位將二十歲的年輕朋友。
「考古」自己的心
文/吳景萍 ( 只是光影的下一檔期展者 / 插畫家 )
撕紙、泡水、打成紙漿,接著一一的放進掌心慢慢捏塑…⋯⋯
作品形成前的樣子,以及藏在作品背後的故事常常比作品本
展覽中我最喜歡的部分,是那些未經上色的球型紙漿,將它
剛開始看到「考古」這兩個字時,我好奇的想,要考什麼樣
現在,我的心中已有答案。
----------------
《 考古 》 邱韋婷-拼塑創作展
展至:~12/22
:[ 摸 相 ]。
「考古 」邱韋婷創作展,近況分享。
最近藝術家常常來看看他的作品 :[ 摸 相 ]。從參觀者對作品產生的互動中得到靈感,進而給予回應。
所以藝術家留下一張紙條:「紅色的血液,這才知道,原來我們來自同一個地方。」並且將紙團排列成螺旋狀,綿延的擴大開來。⋯⋯
以下連結,是參觀者參與的狀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iverdays/photos/a.107726665976781.15876.107553745994073/724173524332089/?type=1¬if_t=like 更多
最近藝術家常常來看看他的作品 :[ 摸 相 ]。從參觀者對作品產生的互動中得到靈感,進而給予回應
所以藝術家留下一張紙條:「紅色的血液,這才知道,原來
以下連結,是參觀者參與的狀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桃園市距離核電廠多近?
桃園市距離核電廠多近?我們來告訴你。
災情範圍,30公里外的是在家避難,桃園好像還是不太能出門,覺得擔心。
--------------⋯⋯
你也可以上網查查看:
上網查詢與核電廠的位置:搜尋「我家離核電廠多近」goo.gl/ReCMXl 輸入您的地址,程式就會自動幫您算出與三座核電廠的位置,您即可在旗幟的白色空白處標上與最近的一座核電廠距離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893099024033534/?fref=ts 更多
災情範圍,30公里外的是在家避難,桃園好像還是不太能
--------------⋯⋯
你也可以上網查查看:
上網查詢與核電廠的位置:搜尋「我家離核電廠多近」goo.gl/ReCMXl 輸入您的地址,程式就會自動幫您算出與三座核電廠的位置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鄰居麥芽糖
今天隔壁鄰居上來找我們,我們覺得驚訝。而且是頂頂老店,張松麥芽糖的老闆喔。
居民大部分不會上樓進一步認識我們,他算是願意進來看看,願意坐下來聊天的了,更終於願意瞭解我們在新民街做甚麼樣的事情,另外也知道為什麼當初要採訪他們,卻被拒絕的原因了,讓我幾乎相信,每個人都會有出乎預料的人生。
他說他其實常常在一樓觀察只是光影與我們的客人,他說他得出一個答案:「你們賣的不是咖啡。」⋯⋯
那我們來複習一下,去年冬天推薦的麥芽糖吧。
------------------
咖啡廳裡五顆星新民點心餐之張松麥芽糖,一百五十年歷史。
跟著老闆走到離只是光影咖啡廳不到十公尺的鄰居家買麥芽糖,老闆說要把麥芽糖攪進咖啡裡喝,麥芽糖老闆苦笑問,會不會太浪費了。
這家麥芽糖可是貨真價實止咳潤肺,挖一塊融進熱水配著喝,你會感覺喉嚨前所未有的舒暢,狠狠咬下一口,唱起歌保證和剪不斷理還亂的麥芽糖一樣,餘音繚繞。
-----選自<夭夭>季刊第三期 ( 逗點文創結社)
居民大部分不會上樓進一步認識我們,他算是願意進來看看
他說他其實常常在一樓觀察只是光影與我們的客人,他說他
那我們來複習一下,去年冬天推薦的麥芽糖吧。
------------------
咖啡廳裡五顆星新民點心餐之張松麥芽糖,一百五十年歷史
跟著老闆走到離只是光影咖啡廳不到十公尺的鄰居家買麥芽
這家麥芽糖可是貨真價實止咳潤肺,挖一塊融進熱水配著喝
-----選自<夭夭>季刊第三期 ( 逗點文創結社)
十二月份主題【異人們的冬天】
選片/Peace、柯柯
每個月的主題選片,我會依著某種(自己想像出的)協調性
老實說,偶爾當個皮老闆,蠻爽的,少了自律,選片的可能
12/5(五) 19:30 法斯賓達《維洛妮卡佛斯的慾望》
12/12(五) 19:30 約翰華特斯《粉紅火鶴》
12/19(五) 19:30 克里斯多福歐諾黑《花都圓舞曲》
12/26(五) 19:30 北野武《花火》
《 考古 》 邱韋婷-拼塑創作展→只是光影&邱韋婷的對話整理
文 / 只是光影
※ 為什麼在只是光影展出⋯⋯
這次的創作是自我療癒的過程。
去年透過朋友知道這裡可以展覽,再進一步瞭解這裡的展覽
※ 展出的作品完成的時間
部分的作品是在去年之前自我療癒期間所創作出來的,像是
※ 這次展覽的概念。
自我療癒的那一段期間,我是比較封閉的,也害怕與人互動
※ 作品中大量的紙偶
紙是最容易取得的媒材,它的延展性很高,也不需要太多技
※ 紙的來源
有一部分是我大學時候寫書法的宣紙,而有的是創作期間書
※ 鳥、大象、公主、貓頭鷹、貓精靈、守護者……,「偶」的
從來都沒有決定它要變成什麼樣子,只是在過程中去抓住它
※ 從「偶」到「考古」
這些偶,某個層面也是我的出土物,這次也是我對自己進行
※ 展出的作品除了大量的紙偶,還有許多零件的拆解、組合。
家裡堆放了很多用不到的物件,有部分是遊戲臺的零件,那
※ 關於被擱置的零件,想說的是………
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狀態,覺得對自己沒有用,卻又丟不掉的
生活裡也是這樣,我們生活得茫然,有太多的資訊讓我們遺
在我們都可能還不清楚自己的時候,我們卻可以很輕易地複
-------------
展場照片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【收集詩】
日出小姐送來反字橡皮章,成為收集詩盒裡的詩人。
"讓風景進入你的眼睛"⋯⋯
"我哪裡都沒有去"
"我想找一棵棲身的樹"
"能為某個人寫字是幸福的"
日出小姐放入四句詩後,馬上就要離開台灣一年。
樂天派的他說:我去去就回。
怎麼像詩,像詩一樣的念念不忘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收集詩,是一個我們長期的計畫,剛開始一個月。越早成為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【摸相】互動性展覽作品
「摸相」是源自以前做的一個紙漿偶,是在重新審視、觸碰
「摸相」在展覽中是作為「考古」創作歷程的總結,放在個
◎ 如何體驗「摸相」:
1.試著用手觸摸感受,找尋有感覺的「相」。
2.把感覺到的樣貌試著畫出來,或是單純在「相」上塗鴉
3.將「相」沾水「微塑形」。
4.或將一個個「相」調整位置或擺圖形。
5.觸摸、塗鴉或塑形完後、可在框線內找尋一個位置,擺
6.作者每周會視互動狀況,回應作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 考古 》 邱韋婷-拼塑創作展
展期:2014,11/12~12/22
茶會:11/26 pm6:30~8:30
(採預約入場,報名3位舉辦,15位額滿。報名截止日1
展覽照片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飯桌上
上個禮拜
只是光影悄悄地進行了員工的聚餐。
只有十一坪大的地方,
居然也可以請10個人吃飯呢!
這個地方有10個人的努力,⋯⋯
這麼想著的時候,覺得很感謝大家。
也突然覺得只是光影也有那麼一點點使命了。
(太溫暖的話,總會讓我想起吉本芭娜娜,
以及我的粗糙的不適合)
飯桌上,聊著明年的電影企劃。
靈光想起在哪裡看到的電影文宣,
一對男女的相聚到分離,一次推出兩個版本,
一個是女孩的觀點,一個是男孩的觀點。
這分明就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啊!
我們總以為我們經過了「事實」,
卻不知道事實在發生以後,就完全消失了。
無需辯解也無需核對,
或許說,
誤解和擦身而過才是真正靠近一些真實的東西。
我那麼沾沾自喜地說著這部好片,嚷著要去
座席上卻鴉雀無聲,
可是剛剛(就是在打字前的剛剛)總算有人看到電影海報,
「嗯,好像真的是好看的。」
真的是好看的啊!不是愛情好看,是人生好看。
如果你相信只是光影的品味可以看這部電影
如果你相信只是光影的品味也別忘記要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
如果你相信只是光影的品味,
我一定要說,
這次在只是光影裡的展覽,實在太對我的內心了。
錯過大可惜。
只是光影悄悄地進行了員工的聚餐。
只有十一坪大的地方,
居然也可以請10個人吃飯呢!
這個地方有10個人的努力,⋯⋯
這麼想著的時候,覺得很感謝大家。
也突然覺得只是光影也有那麼一點點使命了。
(太溫暖的話,總會讓我想起吉本芭娜娜,
以及我的粗糙的不適合)
飯桌上,聊著明年的電影企劃。
靈光想起在哪裡看到的電影文宣,
一對男女的相聚到分離,一次推出兩個版本,
一個是女孩的觀點,一個是男孩的觀點。
這分明就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啊!
我們總以為我們經過了「事實」,
卻不知道事實在發生以後,就完全消失了。
無需辯解也無需核對,
或許說,
誤解和擦身而過才是真正靠近一些真實的東西。
我那麼沾沾自喜地說著這部好片,嚷著要去
座席上卻鴉雀無聲,
可是剛剛(就是在打字前的剛剛)總算有人看到電影海報,
「嗯,好像真的是好看的。」
真的是好看的啊!不是愛情好看,是人生好看。
如果你相信只是光影的品味可以看這部電影
如果你相信只是光影的品味也別忘記要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
如果你相信只是光影的品味,
我一定要說,
這次在只是光影裡的展覽,實在太對我的內心了。
錯過大可惜。
《 考古 》 邱韋婷-拼塑創作展
台灣藝術大學_書畫藝術學系
無限天堂藝術治療部落_啟發式美術教師、藝療師R3
⋯⋯
展介:
我只是想著,那些刻意或不刻意被遺忘的、或讓人嫌惡卻又
我是想重新挖掘出它們,幫它們清一清灰塵,好好地審視一
在人生的某些時刻,起落之間、不管好壞,現在的變成過去
我想,我是想,對這些過去的總總,不管是讓人愉快的或痛
展期:2014,11/12~12/22
茶會:11/26 pm6:30~8:30
(採預約入場,報名3位舉辦,15位額滿。報名截止日1
難得聽蔡依林,卻一聽就上癮。
大家嘗試聽聽,蔡依林的新MV《PLAY我呸》
-----------------⋯⋯
這MV裡,蔡依林的身體,不單是主體的表演,是離開身體
用了四個主題:健身房、文青風、歌舞廳、紅地毯。
好像在暴露他自己的生活,批判自己的階級,放大他個人看
電玩符碼的運用,將大眾喜歡看的奶、錢、曝光、身材,變
裸露是素材,馬賽克是情愫,MV都用上,媒體的最佳利器
馬甲線的健身,是對身材與身體的考驗,挑戰的是「矯正」
文青的內涵也變成一本書一部相機一副眼鏡,但一脫口就是
台詞裡的:甚麼都喜歡甚麼都會。這是一種當代狀態,便延
最後在3分12秒,蔡依林的金幣身體,粉碎。我想蔡依林
最後一幕的台灣俯瞰圖,我看到自己的家園與自己。
以上是看到的關鍵字,大家也可以說說想想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
「常常來,只是做客。」
一個禮拜開門六天,一個月開門二十四天,
一個季節過去,七十天又多一些
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三百天迎接你⋯⋯
三百天的只是光影,你來幾天呢?
希望你常常來,來做客
謝謝你喜歡來,來做客
儲值成常客,優惠方案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些熟客直接說:我們可以有些優待方案呀!
我們突然覺得,常客怎麼都沒有對他好一點呢!
喜歡來的,常常來的,願意來的,我們應該要懂得回饋。
十月份開始,店內已公告儲值優惠,歡迎常客能常常回家。
五年了,一百個謝謝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