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

《 十坪內都是空檔 》 2015年度企劃-讀影會X實驗展








[ 讀 影 會 ]

小說翻拍成電影。讀書也讀電影,讀影會當天播放電影,映後由主講人帶大家導入文字與影像的世界。

活動時間:下午6:30~9:30,含電影播放及講者座談
講座費用:一百五十元,附贈茶飲。相關書籍建議提前閱讀
參加辦法:採報名入場,於活動六天前截止。五人以上舉辦
報名方式:(03)3350-368 或 a3807068@yahoo.com.tw
活動日期 (講者與片單):


1月30日 / 下午6:30
講者:銀色快手 (荒野夢二書店主人/文學評論家/日文譯)

自述:從三歲開始,就跟著老爸去中山堂看免費的勞工電影院,小學三年級擁有第一台錄放影機之後,沒事就去租片打發時間,國中參加的第一個社團是電影社,高中最難忘的記憶是每個月學校的慶生會,那天晚上會連續在禮堂播放兩部電影,長大後最喜歡跟女生約會看電影,曾經在奇摩拍賣販售藝術電影和非主流電影 DVD,在社區大學主持過電影與文學的課程,對電影的迷戀永無止境,希望未來有機會拍電影。

播映:《嚴密監視的列車》 Ostre sledovane vlaky (捷克/伊利.曼佐/1966/93min/B&W)
簡介:二戰期間,德國納粹將戰火燃至捷克境內,一時間硝煙四起。然而,在捷克某個鄉村火車站內,卻生活著一群事不關己、整天插科打諢的樂天派......
捷克新浪潮名作,以怪異的黑色幽默刻劃戰時小人物眾相。

*書名:<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> 作者:赫拉巴爾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3月27日 / 下午6:30
講者:黃祖德  (敦煌書局中大書坊店長)

自述:下午上院線看《美味不設限》,與夜裡電視撥放的《深夜食堂》片頭與配樂之間,決定《廚房》。幻奇地想,上台北念大學是為了看電影。從內壢VHS出租店附設MTV到台北太陽系,從真善美到長春戲院到大世紀戲院到威秀、金馬國際影展到現在桃園影展,套句遊戲『世界越冷,心則熱』。而生活把工作興味,期間細細聯繫文本與影像,穿過自己的人生世界。

播映:《廚房的秘密》 キッチン (日本/森田芳光/1989/106min/Color)
簡介:改編自吉本芭娜娜小說《廚房》,由日本新浪潮健將森田芳光執導。奇異少女「我」在祖母去世後,被田邊雄一和他的「母親」收留,把「我」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「我」在愛中得到新的寄託,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,但是某天這母親卻遭愛慕者殺害......

 *書名:<廚房> 作者:吉本芭娜娜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5月29日 / 下午6:30
講者:Peace (輔大哲學系)

自述:小時候爸常帶我跟哥看片,我總是很亢奮,電影院的巨大銀幕與黑暗,將身心都還很小的我蝕入90分鐘的新世界。有次在統領連看兩部,《賭神2》與《玩具總動員》,那時在讀大班。看完爸帶我們到麥當勞吃兒童餐,玩附贈的玩具總動員玩具。小一時我們在中壢一家現已不存在的戲院,看了已成爛片傳奇的《蝙蝠俠4:急凍人》。那部讓小一的我high翻了。那天也吃了肯德基兒童餐,玩附贈的蝙蝠俠玩具。大學加入電影社,總是不時想起上述兩段回憶。

播映:《裸體午餐》 Naked Lunch (加拿大/大衛.柯能堡/1991/115min/Color)
簡介:描述一個毒癮者漫遊紐約等城市的令人膽寒的故事,批判了美國社會的荒誕和墮落。

以「身體恐怖」風格著稱的導演大衛柯能堡,亦對《裸體午餐》這部經典小說作了個人化改造。片中充滿各種古怪的形象:例如打字機成了會講話的蟲子,鍵盤從這蟲子的臉裡長出,紙張從其頭頂撲撲噴出......


*書名:<裸體午餐> 作者:威廉.布洛斯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7月31日 / 下午6:30
講者:柯欣妤 (政大日文研究所)

自述:小時候媽媽的朋友偶爾會借好看DVD給我們看,像是《偶然與巧合》那種調調的歐洲片。順帶一提,從小以這種偶爾的頻率看酷片的我,卻幾乎沒看過港片,前幾天才在一個大人不在家的深夜,在電視上看了傳說中的《慈禧秘密生活》。大學加入輔大電影社,在忙碌的社務與常態的看片間,正式讓電影成為重要。

播映:《日月無光》 Sans soleil (法國/克里斯.馬蓋/1983/100min/Color)
簡介:法國紀錄片之神克里斯.馬蓋的日本觀察,創新的手法讓這部紀錄片既真實又魔幻。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傳統辯證將在《日月無光》裡暫時休戰,因為《日月無光》會讓兩者想起,原來它們,都是「電影」:

女人緩緩朗讀著一名日本男人的來信,優雅平靜徐緩無波的聲調,娓娓訴說起一段冰島的記憶,一場穿越日本、非洲、核爆與未來的世界種族歷史,也開展了一段模糊了你我人稱、時空宇宙的謎樣記憶之旅。

 *書名:<月的另一面:一位人類學家的日本觀察> 作者:克勞德.李維-史陀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9月25日 / 下午6:30
講者:徐嘉君  (文字工作者)

自述:不把戲院當成唯一看電影的場所是在大學時期,那時盜版猖獗,室友總能從某處下載又新又好的影片,對時間多口袋空的大學生來說,是太好的消遣,不知多少個百無聊賴的下午,都在刀光劍影中打發。逐漸院線電影已不能滿足我,總在租屋處打轉找出租中心、挖老闆推介的老好片,一人躲在小套房,不見天日。後來百事達、亞藝一家家地倒,好像這世界再不需要一個人看電影了。我繼續在住屋處尋找租片商店,只是現在儲值的金額,要過很久才看得完了。

播映:《痴人之愛》 痴人の愛 (日本/增村保造/1967/93min/Color)
簡介:改編自耽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同名小說,由日本新浪潮健將增村保造執導。「正人君子」河合讓治,領養貌似外國人的誘人少女Naomi,計畫將她養成美麗妻子,幫Naomi洗澡與給她當馬騎是他最大的樂趣。他迷戀少女豐盈的體態、吹氣如蘭的唇、圓潤的雙肩,以及,使他瘋狂的白皙雙足!

*書名:<痴人之愛> 作者:谷崎潤一郎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1月27日 / 下午6:30
講者:陳夏民 (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)

自述:我永遠記得在大同戲院看過《大蛇王》,在金金戲院看過《笑俠楚留香》,在遠東戲院看過《桃太郎》,在中央戲院看過《驚聲尖叫》,在永和戲院看過《真愛》,在東方戲院看過《割喉島》……。至於那些忘記看過什麼電影(如今也不見了)的戲院,我記得裡頭的潮濕空氣,還有光線映射時擋在中間的灰塵顆粒,這些都是我用身體記得的,關於電影的回憶。

播映:《錫鼓》 Die Blechtrommel (德國/沃克.雪朗多夫/1979/142min/Color)
簡介:改編自德國小說家葛拉斯同名小說,「但澤三部曲」之第一部,一部充滿黑色魔幻氣味的「成長故事」。Oscar在三歲生日當天得到了一個錫鼓,卻在無意間撞破母親與表舅的姦情,他決定從此不再長大,永遠維持著97公分的高度......

*書名:<鐵皮鼓> 作者:格拉斯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[ 實 驗 展 ]

實驗的、破壞的、張揚的、隱私的,總之,它不會是放在那裡的東西而已,實驗性發表,呈現更有趣的展覽結構。

觀展時間:檔期為期六周,下午1:00~9:00,週二公休
觀展須知:維持展場品質,假日需低消入場。
檔期日期:






3/4 ~ 4/13  「看 見。你 和 我」Look at you and me

簡芝舷-攝影展  (國立台北教育大學,藝術與造形設計研究所)

展介:

攝影成為日常生活的在場者,不再僅是目擊歷史場景,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眼睛。我透過鏡頭,成為捕捉與被捕捉的主體,如同在夜晚搭車看著漆黑的風景,窗外呈現出自己的影像,而我觀看著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 5/6 ~ 6/15 「殘響」Reverberation

李世文-壓克力 (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)

展介:

「即聲源停止發聲後,由於慣性和反射等原因,聲音沒有立即停止,而是呈緩慢衰減的現象,即聲音經過多次反射產生的現象。」

生活在於感受。在人之於人、自我之於生活這道非線性的進程裡,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向外擴散自己的存在,這類擴張與接觸的過程稱為生活。然而,持續審視「存在」的過程中,每個當下在進入記憶、歷史之後,便化為故事,供時間篩練。它或許可以言說,抑或難以訴諸情狀,有如在你耳邊呢喃,它是屬於你的口白,是漣漪,或殘響,微弱而未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7/8 ~ 8/17「玄」xuan


鄭百勝 攝影 (桃園市人 / 南華大學美術系 / 鄭能火攝影工作室 )

展介:影像發達的時代,不如從前攝影只是少數人工作興趣,尤其影像數位化使照片更完美更生動,讓視覺更能產生共鳴,但如此的照片對於真實性的探討又有很大的爭議性,對於影像的價值觀往往見仁見智,借由此次的展覽深入您內心對於影像的價值觀。
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9/2 ~ 10/12  真正的假象Ⅱ-影像、事件與幻見(一則梅杜莎的寓言)」The Real Illusions -Images Events and Illusions-------  A  fable of Medusa

廖柏森 拼貼 (台藝大美術研究所)

展介:

有時候,當我們把目光固定在岩石的某一定點時,一個人頭或是一隻動物的身體變會浮現出來--------------------Walter Benjamin 

「照片」做為一項證明一直是影像文化中被討論的焦點。不過,在不同的媒體上,我們似乎對這樣的爭議有著不同的程度解讀。譬如說,相較於新聞媒體的影像內容,我們對所謂的「真實」、「客觀」有著比較嚴格標準,然而是這樣嗎? 做為「證據」本身的影像,其實與泡麵上美化的影像(不論是否被偽造過??)相差不遠,同樣是為了「說明」而存在,服務於對事物的理解。所以,它提供了什麼服務,還不如說它-影像服務了谁? 就像一面魔鏡,一個忠誠的僕人。影像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裡,權力的最佳代言人。事件則蛻變成眾人的集體幻見。或許,試著揭露這層關係,並不是用力的把鏡子中出現的汙點擦掉,而是製造更的汙點,處處提醒我們,其實真實生活並不如此完美無暇,就好比權力者應許的承諾那樣也是遙不可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10/14~11/23  「極簡的想像」Minimalism Imagination

李淮宥 攝影 (溫哥華現代藝術學院 )

展介:

當世界迅速的發展與開拓下,隨著科技快速的進步,這世代的我們活在ㄧ個匆忙及複雜的環境,在錯綜的版圖下尋找平靜的視覺想像空間,將是極簡攝影美學要帶給您那失去的視覺感觀,重新定義屬於我們的台灣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11/25 ~ 2016- 01/4  「魚/愚 人世代」FISH on Land

劉嘉俊 插畫 (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)

展介:

我們是人,卻像活在陸地上的魚。

很多人活在時尚卻像奄奄一息的魚。想要成為警世的一部分,喚醒人在世上的靈魂。我們是人,不是魚。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